详细内容
费用
API取证过程中,需要向美国石油协会支付的申请费用如下:
·种产品(认证覆盖的产品)申请费5000美元
·第二种产品申请费3500美元
·第三种产品以后申请费2000美元
·外加3%的银行手续费(视付款方式而定)
·审核费为1000~1200美元/人*天;(一般去1名审核员审核3天,企业规模大相应增加审核人*天数,该费用包含审核员往返食宿、差旅费。若企业规模较大,申请证书较多,则需再延长1-2天)
由咨询公司协助邀请API派评审员进行现场审核,现场审核的具体分为二步:
步,API质量程序工作人员将按照API Q1规范的要求,以及企业申请的I产品规范。对企业的质量手
册进行格式审查。
第二步,在质量手册获得认可之后,API将在制造厂和API都方便时安排一次现场审查,审查费由制造厂承
担。
四、如现场审核过程中发现问题,企业应及时采取纠正措施,并提出预防方案。纠正措施和预防方案需要
得到API审核员的再次审验。
企业通过API认证可以巩固、完善质量体系,提高产品质量。
在认证过程中,远诚咨询负责与API之间全部的联系、催办、监督、服务跟踪及关系协调工作。
GB/T 23331-2009《能源管理体系 要求》标准的主要内容
1、总要求:组织应建立并实施能源管理体系,以降低能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能源管理体系应覆盖组织与能源管理有关内部过程和外包过程。
2、管理职责:包括管理承诺、能源方针、作用、职责和权限等方面的要求。
3、策划:包括能源因素、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能源管理基准及标杆、能源目标和指标、能源管理方案等方面的要求。
4、实施与运行:包括资源,能力、培训和意识,信息交流,文件控制,记录控制,运行控制等方面的要求;
5、检查与纠正:包括监视、测量与评价、合规性评价、不符合,纠正、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内部审核等方面的要求;
6、管理评审:包括总则、评审输入、评审输出等方面的要求。
1. 关于“组织”与“用能单位”
在国家相关能源管理的标准中使用比较多的是“用能单位”,但考虑到能源管理体系标准与现有国际标准(如ISO9000/ISO14000)的协调,以及与将来能源管理体系国际标准的统一,本标准采用了管理体系中比较常用的术语,即“组织”。
2. 关于“能源因素”的定义
本标准界定的能源因素是“在组织的活动、产品和服务中,影响能源消耗、能源利用效率的因素。”,这与ISO14000中的环境因素的定义方式是有很大区别的, ISO14001中对环境因素的定义是“一个组织的活动、产品和服务中能源与环境发生相互作用的要素”,本标准没有采用类似的定义,而是直接针对能源管理体系的目标“降低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进行了能源因素的定义,主要目的是通过对能源因素的识别和控制,更有助于组织改进能源绩效,以及有助于实现组织节能减排的责任和目标。
3. “能源、一次能源、二次能源、新能源、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等定义
这些术语和定义在相应国家标准中并没有比较全面的界定,而且各定义中存在相互交叉的内容,为了更全面的阐述对能源管理的要求,本标准对以上术语及其定义依据相应国家标准、节约能源法、可再生能源法、能源法等进行界定,并给出了相应的定义。
4. “能源管理基准和标杆”的要求
由于与ISO9000、ISO14000的控制对象不同,以及针对控制对象所确定的控制要求的有关依据不同,相应的管理体系内容也会发生变化。因此,在能源管理体系中,建立“基准和标杆”非常重要,将直接影响能源消耗指标的确定和测量。本标准针对能源管理的特殊性,提出建立能源管理基准、标杆(适用时)的要求。并要求在设计目标指标时进行考虑,主要目的是通过设立管理基准和标杆划定组织的能源管理基础水平和确立改进的方向。
5. 关于“对组织所提供的产品” 的能源管理要求
鉴于能源管理的特点和建立实施本标准的主要目的,本标准并没有提出针对组织所提供的产品提出相应的能源管理要求。因为已经有相应的国家标准对用能产品的能源效率水平作出了相应规定。另外,本标准的主要目标为了降低组织提供产品/服务过程中的能源消耗,如果将管理要求延伸到组织所提供的产品,则需针对产品,提出一系列相应的要求,使本标准过于复杂并不利于抓住重点。
6. 关于对“人员资质”要求
考虑到人员资质对组织能源消耗和能源利用效率的影响,本标准对操作重点设备的人员的资质提出了要求。
7. 关于“附录:使用指南”的问题
本标准并未提供一个类似ISO14001那样的一个“使用指南”,主要是标准正文中对相关要求的描述已经比较清晰,另外,能源管理体系系列标准中还将研制一个“实施指南”,严格的讲,对于有些内容的界定很难说清是属于实施指南还是使用指南。所以,对标准使用和实施的内容将在“实施指南”中进行描述。
8. 关于ISO9000、ISO14000和能源管理体系标准
三者都是运用管理手段、系统思想、过程方法、PDCA途径和持续改进对所控制的对象进行系统的控制和管理,但由于三个管理体系所对应的核心概念――质量、环境和能源不同,以及由此导致的管理体系的关注点和过程控制方法也不完全不同,因此,所使用的控制和管理措施以及采取的具体技术方法将存在差异。但总的来说,能源管理体系标准是在ISO9000标准和ISO14000标准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一套管理体系标准,因此,不论从标准结构、标准的内容都会存在直接或间接的联系,也就是说要充分借鉴ISO9000标准和ISO14000标准来制定能源管理体系标准。
两化融合认证体系支持-信息资源要求
组织应将信息资源作为战略性基础资源予以管理。
组织应建立机制,以确保:
不断推进信息资源的标准化;
识别、采集、获取和存储数据、信息和知识,并确保其准确性和实效性;持续提高信息资源的传递和共享水平;
适宜时,统一管理数据,并挖掘、提炼信息和知识;信息资源的可用性、完整性和保密性。
两化融合认证体系理解或实施要点:
信息资源逐渐成为支撑组织获取可持续竞争优势的战略性基础资源,管理者应确保采取有效措施,不断提高全员对信息资源重要性的认识。
组织应对信息资源管理做出制度化安排,明确相关职责、流程和方法等。
信息资源的标准化是两化融合的一项关键性工作,是信息资源有效开发利用的重要前提和坚实保障。
组织应充分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加强源数据的自动采集,注重开展数据的挖掘和分析,将数据转化为组织所需的信息,并进一步提炼为组织的知识资产。